石河子大學:師生送技到去九宮格聚會田間地頭_中國網

原標題:石河子大學: 師生送技到田間地頭

近日,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棉花“干播濕出”技術推廣應用科技支農社會實踐團的師生們深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的廣袤棉田,進行水樣與土樣采集工作,為后續田間精細化管理提供堅實數據支撐。他們此行依托于“‘干播濕出’棉田水源動態變化特征”這一重要課題,在三師各團鎮埋設30多個訪談觀測井,每月定期采集樣本,并同步開展棉花栽培技術的實地指導。

“土壤鹽堿化和水資源匱乏是小樹屋制約南疆農業發展的兩大因素,‘干播濕出’時租技術在緩解土壤鹽堿化、節約大量水資源的同時,還能提升棉花保苗率,促進增產增收,非常符合南疆地區的農業種植需求。”實踐團帶隊教師侯振安說,“團隊的主要任務是監測土壤水鹽變化,學生們已能獨立完成打井、取樣等任務,希望通過‘三下鄉’活動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教學專業技能。”

今年,石河子大學5700余名師生組成374支實踐團隊,圍繞“服務戰略挺膺擔當,鑄牢意識奉獻青春”主題,赴南北疆基層開展為期半個月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其中,科技支農是“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師生們發揮專業優勢,將新技術、新品種、新理念送到田間地頭,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在三師五十三團的肉牛科技小院里,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師生制作出新型飼料。他們將粉碎后的棉花秸稈與葡萄皮1對1教學渣、棗渣等農業加工廢棄物混合,加入發酵菌和發酵輔料,再經窖池或裹包形式發酵后,將棉花秸稈變成優質的牛羊粗飼料。實踐團師生們深入當地養殖戶家中和養殖基地進行調研,了解飼料使用情況,對飼喂方式講座進行指導,確保棉花秸稈微貯飼料化利用技術實現效益最大化。

“自從采用了這種新型飼料,每只羊日增重提高了100克,抗病、抗應激能力有所提升。”圖木舒克安欣牧業五十三團養殖基地場長朱俊標說。

“在這次實踐中,我們個人空間既服務了當地農戶,又鞏固和提升了專業知識,是在社會大課堂上對專業教學場地技能的一次真實檢驗。這將激勵我們勇攀科研高峰,努力成長為知農、愛農、興農的新時代青年,以自身所學奉獻邊疆。”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學生李碩說。(記者 朱彤 通訊員 劉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