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杰】仁德義行 儒求包養網心得者厚交 ——記衍圣公孔德成與李炳南二三事

仁德義行 儒者厚交

——記衍圣公孔德成與李炳南二三事

作者:孔繁杰(中學語文一級教師,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包養行情

來源:包養感情《孔子文明》季刊2018年第2期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孔子第77代明日孫、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師長教師平生五德踐行,尊師重教,他對老師莊陔蘭、李炳南一貫深懷敬意,尤其與李炳南師長教師相知相伴40載,患難與共,存亡相依,其情誼動人至深。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唯有孔子后裔不受改朝換代影響,構成獨一無二的孔府世家,被譽為“全國第一家”。孔德成自幼享用著通俗孩子所沒有的富貴尊榮,但也蒙受了通俗孩子少有的悲苦。他不服凡的平生與他的出身息息相關。

 

孔德成字玉汝,號達生,其父是第76代衍圣公孔令貽。孔令貽先后有四個妻妾,原配孫夫人未生養,很早病故。再納一妾豐氏,也沒生養。三娶陶氏,生了個兒子卻不幸夭折。子嗣問題成了孔令貽和陶夫人的芥蒂,他們年復一年地到泰山“拴娃娃”,以求陶夫人生子,但直到孔令貽43歲時陶夫人仍未懷孕。孔令貽遂將陶夫人的貼身丫鬟王寶翠收為側室。王氏先是生了兩個女兒孔德齊、孔德懋,第三次懷孕后,孔令貽往北京給岳父陶士鋆吊喪,不料突患背疽,病情不斷減輕。彌留之際,令他牽掛不已的還是子嗣問題。他給北洋當局年夜總統徐世昌寫了遺呈:“令貽年近五旬,尚無子嗣。幸本年側室懷孕,現已蒲月有余,倘可生男,自當嗣為衍圣公,以符定規;如或生女,再當由族眾配合酌議相當承繼之人,以重宗祀。”(齊金江、張震:《孔府檔案記載中的孔德成》)

 

孔令貽病逝在北京太仆寺街的衍圣公府,其靈柩從北京運回曲阜孔府。孔令貽亡故后三個多月,即平易近國九年農歷正月包養心得初四,王氏臨產。為避免不測包養違法發生,北洋當局派軍隊在孔府的里里外外都台灣包養網站崗,省當局派官員與孟、顏、曾三氏的奉祀官同時在場監督。終于,如眾所愿,王氏生了個兒子,就是孔德成。

 

衍圣公府給年夜總統、國務院總理、內務總長的電函說:“先衍圣公令貽之妻王氏遺腹已于1920年2月23日即夏歷正月初四巳時產一男,鉅細咸安,上紓廑念。”(《孔府檔案·故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遺腹子德成誕生經過情況》)

 

孔德成誕生后的第17天,其生母王氏病故,終年25歲。孔德成誕生后的第87天,孔府收到年夜總統徐士昌令:“平易近國九年4月20日年夜總統令:孔德成襲封為衍圣公。”(《孔府檔案》六九五一)

 

嬰幼兒時期的孔德成,一向跟隨陶夫人住在前堂樓的東間,乳母張媽媽一向守在他們身邊喂奶。多年后,張媽媽曾深有感觸地說:“德成雖是小公爺,可也是個苦孩子,誕生幾天就逝世了親娘。”(張培英:《回憶我少年時和孔德成在一路》,《曲阜文史》1982年第2期)孔德成沒享用過生身者的父慈母愛,但他聰穎異常,懂事早,五歲時走上祭壇開始掌管祭孔儀式,並且像模像樣。

 

孔府的西苑是家塾地點地,孔德成五歲開始在家塾延師受學。在這里與孔德成一路讀書的有鉅細姐孔德齊、二蜜斯孔德懋,還有伯母袁氏的女兒孔德慈和府醫的兒子劉三元一路陪讀。孔府聘了四五位教師給他們教課,課程有四書五經、書法、古琴、珠算。那時候,“洋學”已經很風行,孔府也從北京請來了教師王毓華,教數學和地輿,又從曲阜師范學校留下了一名叫吳伯簫的畢業生教英語。

 

孔府的府務實際由養母陶夫包養情婦人代行職權。“陶夫人努力栽培孔德成,她天天上午辦公,坐在過往孔令貽在前上房包養網VIP的年夜書案前,聽管家、賬房向她秉報孔府鉅細事務,而幼包養金額小的孔德成績坐在旁邊見習。”(汪士淳:《儒者行——孔德成師長教師傳》,聯經出書事業股份無限公司)1930年3月,陶夫人忽然中風病逝,享年51歲。按族規府例,九歲的孔德成成了孔府的“當家人”,史料稱其為“稚齡當家”。實際上,孔府的府務由本家三爺爺孔印秋代為摒擋。

 

童年的孔德成經常身穿長袍馬褂,不克不及與別的孩子嬉戲。一個沒爹沒娘的孤兒,圈居在若年夜的圣人府邸,頭頂著人世間刺眼的公爵光環,一年夜群丫鬟仆人包養sd服侍著,身邊還有一個荷槍實彈的警衛班晝夜護衛著,全沒有通俗人家孩子的童趣,養成了他後生可畏、緘默寡言的性情。幾位塾師對他的嚴格管束,也使他養成了好學、溫和、敦樸的人品。

 

孔德成自幼遭到儒家文明的滋養,在學習上是嚴格的,在生涯上是簡樸的。幾十年后身處臺灣的孔德成在《庭訓與師道》中講述了他早年在孔府的生涯:“在日常生涯方面,就飲食、衣著兩項來說吧,飲食一項是非常簡單的,夠吃即可,不許挑嘴或自作主張點菜,家里做什么就吃什么,這是中國舊家庭的規矩。并非吃不起,而是要小孩子養成恬澹、平易的飲食習慣,才不致肆意放縱。衣著方面,錦衣華服雖然也可以說穿得起,但是在我們家里是不為的。我們小時候家里只許穿平民,鞋子也是布鞋。種種衣食上的規限,無非教導小孩子養成簡樸的習慣。在待人接物方面,我們家傭人雖然不算少,可是小孩子對待傭人禁絕呼來呼往,請他們幹事,一定要有禮貌,假如小孩子有不禮貌行為,必定會受訓責。”

 

1935年7月,南京國平易近當局改衍圣公爵號為“年夜成至圣先師奉祀官”,享用特任官員待遇。15歲的孔德成于南京國府禮堂宣誓就職,蔣介石親臨祝賀。

 

1936年冬,莊陔蘭受聘來到孔府任教,傳授孔德成國學和書法。莊陔蘭字心如,今莒南縣年夜店鎮雙榴堂人。34歲清光緒甲辰科殿試中進士。曾留學japan(日本),期間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聯盟會,回國后,先后任山東法政學堂包養故事監督、任山東省議會副議長、國會參議院議員、山東巡撫孫寶琦的秘書。中華平易近國成立后的十多年里,他曾當選為國平易近黨山東支部理事,任山東行政公署總務處處長、山東圖書館館長、國會參議院議員等職。孫中山去世后,他消極豹隱,研讀佛經,不再過問政治。1936年冬,應邀赴曲阜孔府“做客”,孔府慕其德厚才高,聘為塾師,此時的莊陔蘭已經67歲。(貴文草堂:《莊陔蘭抽身宦海孔府當“家教”》)

 

莊陔蘭師長教師學識淵博,文采飛揚,是有名詩人、書法家、國學年夜師,世尊稱他“莊翰林”、“莊太史”。他眼睛高度近視。愛飲酒,喜穿粗平民衫。為人忠誠,待人謙和,深得孔府重視。他旅居孔府施教,不要薪俸。

 

曲阜可移動文物普查《孔府檔案》新發現許多莊陔蘭師長教師在曲阜期間的書信、詩抄、佛經手抄、日記、隨記,還有暮年照片及對學子的作業批注。隨記中有這么兩則,頗為風趣風趣:一、“意志不堅,不覺又犯酒;年已七五,另有童心,好笑可恨,書此志過。”二、“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天然睡少,有此四少,仙人訣了!”

 

莊師長教師的所謂“四少”,竟也流露了孔府當時已經式微的真實地步。事實上,孔府原來在5省30縣的100萬畝地盤已經收不上來地租,孔府經濟漸包養意思漸進不夠出。陶氏往世時,親戚賓客來了連飯也管不起了,只好靠孔府各家近支來派飯。

 

歷史走進1937年。日寇周全侵華已成定局,朝野高低人心惶惑。莊陔蘭憂心忡忡:幾年前,japan(日本)人就打孔德成的主張,1935年4月,japan(日本)最年夜的孔廟——東京湯島孔廟年夜修完工之際,japan(日本包養網推薦)人“邀請”衍圣公孔德成列席典禮,孔德成直言拒絕;japan(日本)人又在曲阜設宴邀請,孔德成推脫有病拒絕赴宴。而今國難當頭,japan(日本)人定會乘戰亂迫使孔德成當漢奸、作傀儡,是以,應當有人保護孔德成才行。莊陔蘭與王毓包養意思華、呂金山二位師長教師相商后,稟德成批準,以聘老師為名,請濟南42歲的李炳南來孔府。(段炎平輯:《風云際會世紀緣——孔德成塾師雪廬白叟》)

 

李炳南,生于1890年,名艷,字炳南,號雪廬,山東濟南人。17歲考進山東法政學堂監獄專修科,學堂監督莊陔蘭及教員張志等人都是留日歸來的聯盟會員。1920年,李炳南赴莒縣監獄任典獄長,期間,幾度兵匪圍城,縣長逃遁,城內次序混亂,都是他舍生忘逝世,率警兵彈壓安撫……(魏敬群:《雪廬居士旅居臺灣賦詩痛憶故鄉濟南:名泉名流都瀟灑》,《齊魯晚報》)1934年,莒縣重建縣志,李炳南為總纂,歷三年紀竣,然后受聘為孔德成的教讀師長教師,肩負起保護圣裔職責。李炳南雖長德成師長教師30歲,但對先包養金額師后裔很是尊敬,一向尊稱德成師長教師“孔上公”。

 

1937年12月,“時局越來越緊張,日軍迫近山東。蔣介石急電山東省當局主席韓復渠,加入山東時必定要帶著孔德成,不克不及落進japan(日本)人之手。”(《曲阜歷史文物論叢·文史研討》)12月26日,駐兗州國平易近當局第三集團軍第22師師長孫桐萱奉韓復榘令,于當夜10點趕到曲阜;韓復榘亦兩次從濟南打電話給孔德成,催他趕快在孫桐萱保護下離開曲阜。孔德成故鄉難離,無奈之中拜托其年夜叔掌管府內一切事務,代表奉祀官;讓其伯母袁氏分擔內務,并寫下手諭:“嚴重問題由族長、四十員、老師莊陔蘭、王毓華協商辦理”。(《孔府檔案·八七八八卷》)此時已是27日清晨四點,由主任秘書李炳南、老師呂金山率領兩男仆(陳景榮、吳建章)、兩女仆,陪護著孔德成及夫人孫琪芳,在軍警保護下登上汽車(1936年12月16日,16歲的孔德成與17歲的孫琪芳在曲阜孔府舉行了婚禮,孫琪芳成了襲封的一品夫人)。據《征程憶事·孫桐萱中將列傳》中說:“孫琪芳密斯正在梳頭,連頭也沒梳完就催著上車,孔德成離開曲阜第二天,日軍就占領了曲阜。”

 

孔德成淚別祖廟及千年孔府,到了兗州火車站,轉乘津浦鐵路北段最后一趟南往的火車,踏上了顛沛流離之路。可以想見,他當時內心會有怎樣的不舍和苦楚!而危亂之際,李炳南、呂金山二師長教師舍棄自家親人,護著孔德成一家人拚命南下,這是怎樣的年夜仁年夜義!

 

1938年1月5日,孔德成到達武漢,發表了《我的抗日聲明》,此中說:“當此家園淪陷、祖國蒙難之際,余自甘毀家紓難,舍棄廟墓,奔來救亡。孔孟之孫,四萬萬眾,當同仇敵愾,合力攻敵,驅逐韃虜,血沃中華!”(楊義堂:《末代衍圣公成長史》)

 

戰火舒展至武漢城外,李炳南率眾仆護持孔德成及其家人緊急離開武漢,一路車船瓜代,晝夜奔走,來到重慶。敵機對重慶狂轟濫炸,李炳南護持孔德成緊急迴避。空襲過后,“則見頸項懸枯樹,尸體枕劫灰,一城血光硝氣!再看上公官邸,俱化灰燼。孔德成的居處幾次被夷為高山。”李炳南怒寫《寇機》一詩:“金鳶鐵卵嘯晴空,萬物全銷一炬紅。聞道有窮能射日,愿除妖孽借雕弓。”(《一件追憶的舊事(四)風云際會世紀緣—緬懷雪廬白叟》,《雪廬白叟凈土選集》,“雪廬”是李炳南師長教師的號;“上公”是對孔德成的尊稱。)為迴避日機轟炸,李炳南保護孔德成一家疲于崎嶇山路,淪落荒原,挨餓受凍,但他義無反顧,披肝瀝膽,誕生進逝世、不離不棄,他堅信“今疑不我逝世,定有復興年!”(《一件追憶的舊事(四)風云際會世紀緣—緬懷雪廬白叟》)

 

1940年,國平易近當局在遠離市區的歌樂山上的林間筑平屋數間,作為奉祀官府邸,孔德成、李炳南等眾人包養網ppt進住。此后,朝暉夕陰、時花候鳥,過了四年多相對安然的日子。期間,為了抗戰,孔德成成立“孔學會”,組織名家,召開討論及宣講會,研討弘揚孔子學術思惟與平易近族精力,講《論語》,助抗戰。于右任師長教師覺得包養俱樂部孔德成在外流浪,有孔子遺風,借助孔子所作的古琴曲《猗蘭操》,把孔德成的家稱之為“猗蘭別墅”。(《一見便良知生平有幾人——雪公與孔上公》,《明倫月刊》389期,2008/11)猗蘭別墅內有李炳南的住室,其壁上鏡框有孔德成親筆題詩一首,此中兩句是:“一見便良知,生平有幾人!”

 

當時,護寶南下的山東省圖書館館長、有名學者王獻唐任國使館修纂,住歌樂山云頂寺,距猗蘭別墅只要三里。他經常來猗蘭別墅與孔德成、李炳南、呂金山等山東同鄉論學談文,并與李炳南商討佛學。孔德成不以道統自居,拜王獻唐為師,亦向友人傅斯年、屈萬里請教。王獻唐在栗峰為李炳南繪《雪廬圖》,且作詩一首:“一杖飄然到,茆堂罨翠螺。拈來冰雪意,貌出水云窼。此景濟南有,濟南今若何……”(魏敬群:《雪廬居士旅居臺灣賦詩痛憶故鄉濟南:名泉名流都瀟灑》,《齊魯晚報》)雪廬乃李炳南故鄉書齋之名,他在歌樂山的書齋仍沿用舊名。王獻唐之畫與詩包養ptt,抒發了兩人戰火流離中對故鄉的配合懷念。

 

japan(日本)降服佩服后,1946年9月初,李炳南陪孔德成遷往南京。孔德成在《李炳南師長教師傳略》口述說:“炳南師長教師住南京奉祀官府三載有余;其間曾陪伴自己三返曲阜謁廟,惟以公務忙碌、路況未便,他僅一返濟南故鄉探親。”

 

1947年3月,李炳南陪伴孔德成回故鄉曲阜祭奠林廟。李炳南曾賦詩《戰后陪孔上公三返曲阜以濟路尚阻難歸感賦》:“江上已喜靖胡沙,三返鄉關不及家;遙天心似難收箭,高山寇如未績麻。”(《一見便良知生平有幾人——雪公與孔上公》,《明倫月刊》389期,2008/11)回到曲阜孔府后,二人得知莊陔蘭師長教師已于往年9月突患疾病過世了,“在臨逝世之前,還記憶猶新想和奉祀官孔德成見上一面。……”(《曲阜歷史文物論叢·文史包養網比較研討》)二人痛心不已,當即來到孔府東墻外莊陔蘭師長教師厝葬處,祭祀莊師長教師。

 

莊陔蘭病逝于孔府,享年74歲。當時,按照莊陔蘭包養app初到孔府時“我不提請辭往,不克不及辭退”的約定,有人提議將莊陔蘭葬于孔林之中,但遭到孔姓族人的反對。經過孔氏族人的商議,最終決定將莊陔蘭葬于孔府的“義地”孔府園林,這里專門用來安葬逝世后不許進孔林的孔姓后人和在孔府供職的外姓人和家丁等。(曲阜芥子:《雪廬白叟與孔子明日裔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師長教師》)

 

早晨,李炳南靜靜來到莊陔蘭師長教師的書房、臥室,莊師長教師在這里生涯了十年。李炳南撫摸著師長教師用過的遺物,任思緒伴著眼淚一路流淌。當年19歲的李炳南進山東法政學堂求學,結識了學堂學監莊陔蘭師長教師,深受莊師長教師及其辛亥志士們的反動思惟的沾染,奠基了堪當年夜任的基礎。二人曾共修莒志,三年旦夕相處,“賈園雨窗,握管話舊”,那是一段多么愜意的時光。而李炳南德性、學養、見地亦深受包養心得莊陔蘭師長教師的欽佩和重視,故在中華平易近族年夜難來臨之際,賦予其重擔,舉薦其為孔子后裔的護持者。現在,時隔十年,知遇之恩未報,二人已是陰陽兩隔!

 

1947年10月11日(夏歷8月27日),李炳南隨侍孔德成師長教師,從南京來到曲阜,孔德成主祭丁亥年孔子誕辰釋奠禮,這是李炳南護持德成師長教師第三次回曲阜。前二次因途徑阻隔,李炳南沒有回濟南故鄉省親,此次終于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了。十年來李炳南懷念親人,魂牽夢縈,備受煎熬。他在《詩集·還京草·還家四首》,此中兩首曰:“抵里情先熱,升階淚暗彈。雖逢荊樹茂,還痛竹云冷。”“親友遠來問,瓜茶強作歡。亡命十年紀,含糊說安然。”劫后重逢,一家人圍坐一路盡享天倫親情。

 

但是,國共戰局越來越烈,時局越來越復雜。圣裔孔德成前程未卜,李炳南陷于往留兩難的之中。家人殷殷懇看他留下,萬不成再赴險境,但李炳南決然選擇了辭別妻兒,奔赴南京繼續護持圣裔孔德成。不意,此一別竟成永訣!若干年后,家人才輾轉得知,李炳南已在臺灣。(《一見便良知生平有幾人——雪公與孔上公》,《明倫月刊》389期,2008/11)

 

1948年3月,時任國年夜代表、總統府資政的奉祀官孔德成師長教師,作為國平易近文明特使赴american考核。德成師長教師此往得一年之久,此時,其次子孔維寧誕生僅幾個月,其夫人及兩雙兒女的平安,以及奉祀官府務,這般嚴重的擔子完整拜託給了李炳南,由此看出李炳南在德故意目中的地位。而李炳南安心不下包養一個月價錢的是德成師長教師的安危,十多年來,李炳南誕生進逝世,萬里相隨,從未離開過德成師長教師。李炳南《送別孔上公赴美考核文明二首》:“花開紐約海西春,風雨白門愁煞人。聞說遠行心早亂,不從臨別始沾巾。”(《一見便良知生平有幾人——雪公與孔上公》,《明倫月刊》389期2008/11)其惜別與牽掛之情溢于言表。

 

1949年2月,60歲的李炳南只身隨孔德成一家往了臺灣。李炳南抵臺后,奉祀官府設于臺中市復興路一陋巷里的一幢日式平房中;李炳南暫時安頓于臺中市不受拘束路臺灣圖書館四周。初到臺灣,一切混亂無序,奉祀官府的編制經費也無著落,無錢買糧,年夜人孩子近十幾口人餓了好幾天肚子。幸遇一臺胞張氏看著他們可憐,“憐而貸金,幸不餓莩”。(《一件追憶的舊事(六)風云際會世紀緣(緬懷雪廬白叟)》)李炳南為使孔子后裔能吃飽,本身少吃,天天用上午所謂“睡覺”來忍著轆轆的饑腸包養管道。李炳南對孔德成的友誼已經勝似親情。

 

轉眼二十年過往。孔德成依然為傳播弘揚儒學不遺余力。1970年孔德成為“明倫社”創辦《明倫月刊》,作“明倫社社歌”,歌詞最后幾句云:“外儀尼父,內念世尊。吹法螺,振木鐸。喚醒人群,攜手出迷津。年夜同世,清淨土,樂無垠。庶不負固有覺性,堂堂乎黃帝子孫。”(鐘清泉:《雪廬白叟弘傳〈論語〉析探》,中興年夜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紀念李炳南傳授往生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2006年4月8日)而李炳南除仍任職奉祀官府外,還兼任中國醫藥學院及中興年夜學傳授。他業余則努力于佛法的弘揚,以“李老師”之名著稱于臺灣釋教界。他創立臺中釋教蓮社,《菩提樹》雜志、慈光圖書館、慈光育幼院、菩提醫院、菩提仁愛之家、菩提救濟院、內典研討班、明倫講座等慈悲機構。著有《雪廬詩文集》、《佛學問答》、《阿彌陀經義蘊》、《佛學常識課本》和包養犯法嗎《內經選要表解》等。他成了臺灣婦孺皆知的善士、佛學年夜師。

 

孔德成師長教師對故鄉一往情深。1995年,他二姐孔德懋來到臺灣,姐弟見面后,孔德成問得最多的就曲直阜,他問曲阜的老蒼生現在是不是還喝苦水,家鄉人是不是還吃煎餅、喝玉米面糊糊。孔德懋告訴他,不克不及再用以前的目光看曲阜了,現在曲阜的變化很是年夜,他應該歸去了解一下狀況。孔德成不言語,只是默默地飲酒。在孔德懋要離開臺灣時,孔德成再三叮嚀姐姐,必定要把孔包養網單次林里父親墳前的石儀立起來。此后,每年孔子文明節前,孔德成都要跟孔德懋通電話,囑咐她到曲阜必定先往孔林里了解一下狀況,不要忘了替他在怙恃墳前磕頭!

 

孔德成暮年住在臺北,建有家廟,他名義上是奉祀官、“國年夜代表”,但實際是臺灣年夜學中文系傳授。他“兩耳不聞窗外事,同心專心只讀圣賢書”。他的堂弟孔德墉有一次在臺灣和“行政院長”郝柏村一路吃飯時,郝柏村對孔德墉說:“我和你年老(孔德成)同事五年,我們開會時,沒見他說過一句話。”

 

同樣,李炳南在臺灣無時不在懷念故鄉和親人。夏夜在孔家官邸避暑時,他與孔德成談得最多的就是故鄉。李炳南購得趙孟頫《鵲華春色圖》拓本懸掛室內,日日觀賞,以慰鄉愁。他賦詩曰:“照眼雙峰青似舊,羈魂免得夢中歸。”(段炎平輯:《風云際會世紀緣——孔德成塾師雪廬白叟》,中國當代儒學網,2013/02/19)

 

李炳南始終懷有保護圣裔的神圣感和責任感,他滿懷著孔德成定當歸故鄉的殷切盼望和信念,但他又擔心“歸槎恐不伴張騫”,意思是說,有朝一日德成師長教師“歸槎”回故鄉之時,也是我此生“緣”了之時,屆時我生怕已不在人世了,不克不及象堂邑父伴張騫回國一樣陪同德成“歸槎”回故鄉了。他在《詩集·辛亥續鈔·緣》中寫道:“風雨同船四十年,霧花籠眼雪盈顛。心違展墓薦洙水,夢有聞經登杏壇。浮海何曾輸季路,歸槎恐不伴張騫。圣門松柏春長在包養網比較,了卻瘋僧一段緣。”(魏敬群:《雪廬居士旅居臺灣賦詩痛憶故鄉濟南:名泉名流都瀟灑》,《齊魯晚報》)

 

李炳南90高齡了,生涯仍然很是簡樸。他天天晨午兩餐,僅一饅頭一菜一湯,晚餐泡面糊半碗,多由門生輪流供養。平時一襲布長包養甜心衫,遇有慶典,著中山裝,從不著西服。李炳南屢次懇辭奉祀官府主任秘書一職,德成師長教師舍不得他離開。李炳南無奈之下采取了“跪辭”。“孔上公眼見雪公(李炳南)跪下來,也跟著跪,然后兩位相差三十歲的老師長教師跪著抱頭痛哭,在場的人看到這般動人的一幕,不由也眼淚直流,跟著哭。德成師長教師也無奈了,同意了呈辭。”(《一見便良知生平有幾人——雪公與孔上公》,《明包養違法倫月刊》389期,2008/11)

 

1986年4月13日,李炳南在臺灣圓寂,世壽97歲。其德配張夫人早卒,繼配趙夫人、兒子俊龍、孫女珊、彤均卻遠在年夜陸的濟南故鄉。年邁的孔德成拖著病體率兒孫祭靈致哀,并親為這位恩人、師長行封棺年夜禮,并獻感恩挽聯:

 

數萬里流離倍嘗甘苦與君共包養網單次

 

五十年包養留言板交誼多歷艱難為我謀。

 

在李炳南奠禮的會場上,還高懸著孔德成寫的一條幅:“道倡倫常道,心為菩提心”。這是對李炳南師長教師平生心志的歸納綜合,是對恩師高德發自肺腑的敬佩。德成師長教師說:“他是自從平易近國二十六年起,長途跋涉,展轉流離,甘苦與共,禍福同當的老友。”(鐘清泉:《雪廬白叟弘傳〈論語〉析探》,中興年夜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紀念李炳南傳授往生二十包養網ppt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2006年4月8日)

 

李炳南輔佐圣門后裔,苦心孤詣,舍天倫,棄鄉梓,從曲阜到南京再到重慶,又從重慶前往南京,最后流浪到臺灣,一路忠心陪著孔圣后裔孔德成,親如家人。德成師長教師視李炳南為離不開的主心骨,二人的公誼私情正詮釋了文章品德圣人家的品德精華。

 

2008年10月28日,孔德成在臺北慈濟醫院臺北分院因心肺效能衰竭安詳辭世,享年89歲。孔德成師長教師平生努力于儒包養一個月學研討,他把儒學看作是中華平易近族根深蒂固的永恒的人文精力。他敦品勵學、仁者愛人,更是一位具有尊師重義、愛家愛國深邃深摯情懷的圣賢。他與李炳南師長教師50年的存亡交誼,將會啟迪著后人不斷邁向信守誠信、忠貞不渝的正人行列。

 

責任編輯:近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